戶外活動遇險情,直升機火線救援;海外旅行出意外,飛行醫療隊帶你回家鄉;危重病人需要緊急轉移,直升機已經在醫院樓頂盤旋……
這些在歐美大片中經??吹降膿Q面,今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越來越普遍。
今天,浙醫二院和中飛醫療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全國各重要省、市,搭建中國最大的空中急救聯盟。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表示,直升機救援是地面救援的有效補充,“在遇到地面交通癱瘓,救護車頻頻遇堵難以快速急救的情況下,直升機救援可以說是為生命爭分奪秒。”
圖 | 浙醫二院濱江院區停機坪
圖 | 浙醫二院濱江院區停機坪
1. 市區居民打“飛的”看病,飛機7分鐘可達
急救最怕什么?堵車!
“創傷急救有‘黃金1小時、白金10分鐘’之說,偏遠地區,或者交通癱瘓時,用直升機把病人及時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無疑是最合適的。”浙醫二院急診科主任張茂教授說,在西方發達國家,空中急救非常普遍。
2003年,他在巴黎的一家醫院交流學習,當時這家醫院每天都有十幾個架次的直升機起飛。他還記得,當看到大街小巷的私家車時,他還感慨,果然是發達國家;而如今,這樣的場景,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隨處可見。
“城市越來越大,高速路網越來越發達,交通事件也會增加,如何快速到達傷員,是急救面臨的一個新挑戰。”在張茂看來,在中國空中急救也會成為一個趨勢。
美國醫療研究機構“MdeEva”通過對芝加哥和猶他州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同樣的資金覆蓋同樣大小的地區,地面運送一個病人的成本為4475美元,而空中系統為1191美元,同時因救援時間縮短患者的后續治療費用每人減少8886美元。中飛醫療有限公司總裁錢嗣維說,直升機的時速在300公里/小時左右,根據他們前期測算,直升機救援,市區范圍內7分鐘可達。去年,他們成功實施了國內第一例高速公路救援。
2015年5月2日,陜西西康高速上一位乘客突發心梗,同車朋友撥打了中飛北方醫療隊值班電話,接到電話7分后,飛機就抵達距離患者最近的曲江服務區上空,患者被迅速送往就近大醫院急診科,得到及時治療。
H145直升機
2. 空中醫療急救圈,2分鐘內說飛就飛
老百姓可能有疑問,我家小區不大,路邊也停滿了車,直升機來了停哪里?
錢嗣維解釋,直升機可以隨時起飛,隨時降落,對降落的場地要求相對較低,只要有機身1.5倍大的場地就可降落,像學校操場、廣場等空曠地區都能降停。“我們也會制定多個預案,尋找最近的可降落區域,實在不行,直升機可以懸停。”未來將在浙醫二院空中急救圈執行任務的主要是法國空客H135直升機,草坪、水泥地,只要坡度不超過3%(約為5.4°),都可以降落。
空客是全球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商,全球70%的醫療直升機來自空客公司。H135非??犰?,不僅安裝有“隨時準備起飛”的成套設備,從預熱到起飛只要1分半鐘,而且有夜間目視飛行能力。
浙醫二院濱江院區馬岳峰副院長介紹,50-80公里范圍內的現場救援,是直升機救援的最佳“適應癥”;醫院之間轉運病人,直升機可實現300公里范圍內救援任務。
空中醫療隊接到求助任務后,A、B兩組分工協作,包括患者情況進行詢問,判斷確定急救方案,確定飛行方案、降落地點等。確定方案后,飛機將飛往目的地,并根據病情需要,送往浙醫二院或者附近有救治能力的急救圈加盟醫院。
目前,除了浙醫二院之外,浙江省全部的急救中心以及省內外30余家醫院已經加盟。
3. 最強應急醫療團隊,實現空中地面無縫救援
王建安院長介紹,早在2005年,浙醫二院就在省內率先建立了“空中120”救治體系,是省內唯一具有成功救治經驗的“空中120”直升機雙院區停機坪的醫院。急救醫學是浙醫二院的傳統優勢,急診醫學科可以說是中國急診醫學發展基地,承辦全國急診醫學領域權威期刊《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主辦的英文期刊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已被SCI收錄。
醫院與創傷救治相關的包括心臟中心、腦科中心、骨科中心、外科團隊、眼科中心、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燒傷科、口腔外科、麻醉手術部、耳鼻咽喉科、重癥醫學科、護理團隊等在內的眾多學科都是國家臨床重點???,并且建立成熟的急診醫學科主導、多科協作的院內應急救治體系。此外,浙二承辦全國急診醫學領域權威期刊《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主辦的英文期刊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已被SCI收錄。
此次與中飛合作,是希望為老百姓提供從地面到空中全方位立體式的救援服務。除了醫院之間的病人轉運、高速公路車禍等現場救援之外,還將合作開展危重病人的遠距離運送。
以往中國居民在海外碰到意外,想要回國就醫,多通過民航。但民航需要對機艙進行改造,艙內也沒有專業醫療設備;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民航也無法承擔轉運任務。
“除了直升機之外,還有一架配備全套ICU設備的塞斯納獎狀560公務機,24小時在國內待命,用于危重病人的遠距離運動。”錢嗣維告訴記者,這架飛機,相當于一間移動的“空中ICU”,醫護人員在轉運途中就可以對病人開展救治。
空中急救,因為空間狹小,設備有限,氣流顛簸等困難,對設備和人員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飛機上的使用的是微型化的ICU設備,包括快速血糖監測、監護儀、呼吸機、擔架等。而在飛機上執行救援任務的醫護人員,也是經過層層選拔,并接受嚴格的專業培訓。“年齡要小于45歲,身高不能超過185cm,體重不能超過85公斤。”王建安院長解釋,
“更重要的是,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豐富的應急經驗和過硬的診治技術。”目前,醫院已經抽選6名醫生6名護士組建空中醫療隊。同時30余家加盟醫院,每家有1名醫生1名護士參加培訓。
目前,醫院解放路院區停機坪可以滿足國內現有最大急救直升機的停載要求,并配置專用升降機,濱江院區的地面停機坪也已投入使用。急救直升機從將患者轉運到醫院病房大樓樓頂的停機坪后,通過專用的立體式快速轉運通道,患者可以直達手術室。
同時,國際最先進的一站式急診復蘇單元,省內第一臺床邊移動CT,省內第一臺術中磁共振
等等先進的武器設備投入臨床,切切實實為患者的生命爭分奪秒。
4. 保險、公益基金等直升機醫療保險將于近期推出
直升機救援,速度快,為患者爭取更多時間。普通市民可撥打4008-120-120電話求助。
關于費用,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保險公司已經推出“直升機醫療救援”,個人通過購買商業保險,繳納較少的費用就可以使用直升機醫療這種高效醫療服務。預計浙江地區的保險費用在300元/人,上線后個人可以通過中飛醫療官網購買。
除此之外,老百姓還可通過公益基金申請補助。浙醫二院將聯合中飛醫療以及全國30多家醫院作為共同發起人申請成立“飛行醫療慈善基金會”,救助范圍包括家庭困難的群眾,以及警察、消防戰士、電力維修工人等高危人群。
“作為一家147年的百年名院,‘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從未變過,與中飛醫療有限公司強強聯手,打造中國空中急救體系,從地面到空中,極大提升危重病人的快速搶救能力,為那些病情危重的生命帶來生的希望!”王建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