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8qsqs"></td> <table id="8qsqs"></table>
  • <menu id="8qsqs"><table id="8qsqs"></table></menu>
  • 我經歷的三種多點執業路徑

    時間:2016-08-14 15:38:50來源:中國醫院院長作者:
    醫師多點執業對打破壟斷、做強基層、促進民營醫院發展、形成布局合理的醫療網絡,皆有重要意義。

     醫師多點執業對打破壟斷、做強基層、促進民營醫院發展、形成布局合理的醫療網絡,皆有重要意義。

    國外對醫師多點執業的探索已有多年,體系亦較為完善。美國醫生經合法注冊,可同時在本州內不同醫療機構中執業;日本允許醫生每周安排一個工作日于院外行醫;德國則實行巡診制度,70%以上醫生同時服務于兩家以上醫療機構,公立醫院醫生每周4天為公立醫院服務,其余時間自行支配。
    中國醫師多點執業路徑有三:一是執行政府的指令任務,如衛生支農、支援社區、對口支援。二是橫/縱向醫療合作,醫師在多個醫療機構協議組成的聯合體內工作。此路徑可充分整合醫療資源、方便患者、提高技術,但需醫師提前于所在單位備案。三是醫師個人受聘多點執業,但需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增加注冊的執業地點。目前,中國醫師多點執業以前兩種類型為主。
    以上三種路徑,恰好印證了我的多點執業之路。1974?1978年,我曾參加過河西走廊醫療隊和西藏阿里北京醫療隊。阿里地區高寒缺氧、杳無人煙,此區域每年的退休醫生數量大于新增醫生,主要醫療活動依靠政府提供的對口幫扶單位支持,短時間內難以培養出當地人才。以上因素促使了以執行政府指令任務為路徑的醫師多點執業,具有長效性。
    1993年?2000年期間,我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工作,創辦了醫療界的“黃埔軍校”,培訓國內心血管專業人才。通過會診、短期幫扶、手術支持、長期幫扶的形式,到全國各地推廣心臟介入技術。在此基礎上,我們派遣骨干醫師到地市級醫院定期或長期幫扶。目前,很多縣級醫院已可獨立完成心肌梗死直接介入、先心病手術及射頻消融技術等。

    2002?2012年,我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擔任心臟中心主任,同時兼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海軍總醫院、北京軍區醫院等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及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后又受聘為南京明基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同一時期,我在不同城市、不同機制的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此段經歷令我感悟到團隊培養的重要性。這個過程不僅是技術的傳承,更有管理流程的優化。如在北京朝陽醫院建立心肌梗死救治綠色通道,構建心臟中心模式,將技術與管理優化結合的模式留于當地。
    2012年,為了探索心臟康復模式,我擔任和睦家醫院的心肺中心主任。與此同時,我于基層創建了“胡大一心血管病醫院”,探索并構建基層心血管疾病“預防-救治-康復”體系。
    很多媒體曾將我的職業經歷解讀為:“醫生一小步、醫改一大步”。在我看來,醫師多點執業的確是醫改的一大亮點。在中國,由于中西部及城鄉差距均較大,人才缺乏成為基層與民營醫院的發展瓶頸,對醫師多點執業需求較大。而醫師多點執業對打破壟斷、做強基層、促進民營醫院發展、形成布局合理的醫療網絡,皆有重要意義。建立大型公立醫院積極支持醫師多點執業的動力機制,勢在必行。
    (本文據作者在“2013年中國醫院論壇”發言錄音整理,未經作者確認。)

    編輯整理/本刊記者 吳菲

    舉報電話:01058302828-6823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 圈子 > 意見領袖 > 胡大一
    av免费直播网站
  • <td id="8qsqs"></td> <table id="8qsqs"></table>
  • <menu id="8qsqs"><table id="8qsqs"></table></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