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釋放了大量的看病需求,給醫院擴張提供了機會。未來10年,經濟下行,財政投入下降,居民收入也降低,醫保有穿底的危險,這些因素決定了醫院不可能再靠擴張發展。
中國醫院院長網 記者/劉文生
5月23日上午,在由《中國醫院院長》雜志和中國醫院院長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縣市醫院論壇”主論壇上,各位專家圍繞“擴面之后:新問題新對策新走向”的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從多元辦醫生的角度談了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與發展。
“未來10年,縣級公立醫院企圖通過要財政蓋大樓、買設備已經不太可能。”朱恒鵬說,“過去10年,中國釋放了大量的看病需求,給醫院擴張提供了機會。未來10年,經濟下行,財政投入下降,居民收入也降低,醫保有穿底的危險,這些因素決定了醫院不可能再靠擴張發展。”
近期,國務院發布的一系列政策再次強調要嚴控公立醫院規模,并繼續大力鼓勵社會資本辦醫。5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對縣域醫療資源配置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每個縣(市)要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在此基礎上,鼓勵采取遷建、整合、轉型等多種途徑將其他公立醫院改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漆t院、老年護理和康復等機構,也可探索公立醫院改制重組”。這為社會資本進入縣域,促進多元化辦醫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朱恒鵬指出,目前多元化辦醫存在諸多痛點,如人才問題、監管問題、醫保支付問題、社會環境問題、成型的商業模式、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及經營管理問題等。
事實上,上述文件要求,在落實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政策上,要完善社會辦醫在土地、投融資、財稅、價格、產業政策等方面的鼓勵政策。放寬社會資本辦醫準入范圍,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規定,加快落實在市場準入、社會保險定點、重點??平ㄔO、職稱評定、學術地位、醫院評審、技術準入等方面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實行同等對待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多種方式引進社會資本。
朱恒鵬表示,醫改這么多年,政府的政策和目標都是對的,但并無實質性進展。原因是,推行各項工作要求中央各部委、地方各廳局及公立醫院院長勁往一處使,而這顯然難度太大。因此,醫改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诖?,朱恒鵬建議,“未來縣級公立醫院可以關注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朱恒鵬所說新型醫療醫療服務模式是指,目前日漸興起的連鎖診所、醫生集團、醫生工作室和互聯網醫療等。“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生走向多點執業,因為有社會資本為他們牽線搭橋??h級公立醫院可以為這些多點執業的醫生提供工作平臺,發展輕資產,這可以在短期內提升縣醫院的影響力和服務水平。”
前不久,春雨醫生宣布,于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到2015年底,春雨還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進一步開設300家診所。據了解,春雨醫生并不是完全獨立開診所,而是采取和線下醫院合作,由醫院提供場所、護理和后勤服務等。
朱恒鵬認為,這些模式的發展要具備一些條件。一是放開醫生自由執業,這需要廢除事業單位制度和事業編制身份。還要修改執業醫師法,廢止《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廢止或修改區域衛生規劃。二是改革醫保經辦體制和支付方式。三是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四是改革監管思路和監管模式,強制信息披露,強化競爭。